熱帶風暴海高斯
Tropical Storm Higos

  1. 形成初期

    9月30日,海高斯在菲律賓以東近海形成,它在下午增強為熱帶風暴。

    在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的引導下,海高斯以時速 20 至 25 公里向西北移動,趨向菲律賓中部。



  2. 橫過菲律賓

    10月1日,海高斯中心橫過菲律賓中部。受到地型影響,海高斯的低層環流中心變得模糊及不穩定,但該區高空輻散良好,維持了海高斯有一定對流的消長發展。

    海高斯進入南中國海後,開始轉為受到中國西南部上空的副熱帶高壓引導。南海上空在期間盛行東風,因此海高斯的移動路徑亦會偏西。


  3. 在南中國海

    10月2日,海高斯進入南海後,由於高空輻散受到抑制加上垂直風切變影響,它的環流難以組織,二類條件性不穩定 (CISK)的效率低,其強度亦未見明顯增加。(參見10月2日色調強化衛星雲圖)。 海高斯的低層環流中心結構不穩定,定位困難,所以它的位置亦一度需要重新定位。

    10 月 2 日下午 7 時 30 分,香港天文台發出一號戒備信號

  4. 轉向海南島

    10月4日,華東上空有西風槽靠近,並發展加深,使華南出現高壓弱點的鞍型場型態。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減弱東退及呈南北向狀,高壓脊西部邊緣偏南氣流引導海斯高轉向西北偏北移動(參見10月4日 500hPa 高空天氣圖)。海高斯早上掠過海南島東部沿岸,晚上在廣東西部登陸,後來在陸上減弱為低壓區。受海高斯影響,當日本港間中有雨,吹和緩至清勁程度東南風(參見10月4日香港風力指數趨勢)。


    10 月 4 日下午 10 時 30 分,香港天文台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


  5. 復活疑魂

    10月5日下午,海高斯殘餘的低壓系統在高空西風帶的引導下向東北偏東移動,沿廣東西部海岸趨近本港。當日,本港氣壓由早上的 1011 hPa 下降至傍晚時最低的 1006 hPa (參見10月5日香港海平面氣壓變化);而反映香港風力的香港風力指數亦一度上升至每小時 37 公里的強勁水平(參見10月5日香港風力指數趨勢各區風力分佈)。海高斯殘餘的東部環流由其加強,其雨帶為本港廣泛帶來超過 100 mm 的雨量 (參見10月5日本港等雨量線圖)。

    香港天文台在下午 5 時 45 分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,並在下午 6 時 15 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。

    海高斯的殘餘在陸上似乎是一度重新增強,從雷達動畫所見,它有明顯旋轉的雨帶,估計海高斯的增強是受到西風槽前的良好高空輻散,並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引進南海季風提供水氣支援。又從雷達影像看見,海高斯之型態於內陸呈逗號狀,有點一個溫帶氣旋的形態,本站估計當時海高斯是近似於一個變性中的熱帶氣旋,即既有暖心的二類條件性不穩定,亦有西風帶的斜壓動力結構,若歸入美國所定的一種舊有分類當中,當時影響香港的可能是一個副熱帶氣旋,或近似於 2000 年熱帶低氣壓 618 的渦旋。

    - 10月5日多普勒雷達動畫

日期: 2008年9月30日至10月5日
中心最高風力: 65 km/h
壽命: 約5日
平均移動速度: 8 - 30 公里
最低中心氣壓: 約 998 hPa
香港錄得最低氣壓: 約 1006 hPa
香港風力指數 平均 20 km/h 最高 36.7 km/h
降雨量: 超過100 mm
特別記錄: --

製作: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