颱風杜鵑

Typhoon Dujuan

1.9月1日,杜鵑以強烈颱風的姿態,逼近台灣南部地區,當時它的中心風力約每小時185公里,伴隨著雙眼牆結構,系統直徑1000公里。而在環境上,當時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呈東西向狀,中心漸漸西移至東海附近 (附圖一),高壓南側的低中層東風氣流成為驅動杜鵑快速西移的原動力。

 而在杜鵑前部的下沉氣流影響下,本港當日天氣炎熱及有少量煙霞。香港天文台先發出酷熱天氣警告,傍晚再發出雷暴警告。而到晚上10時15分,香港天文台則發出了一號戒備信號

2.9月2日上午10時40分,香港天文台發出三號強風信號

 杜鵑進入南海後,眼牆呈現一定程度之減弱,這應該是由於渦旋北圓輻合氣流開始捲入乾空氣進系統內部所致。而在外圍環流之結構上面,當時杜鵑東西半圓各伴隨一支螺旋雲帶,其中東部環流因有南海季風支援故較西部為強 (附圖二)。在路徑上,杜鵑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,且行進速度加快至每小時30至35公里的水平。

3.9月2日下午2時20分,香港天文台發出八號西北烈風或暴風信號

 杜鵑此時已開始對本港構成影響,這天氣變化頗為快速。與杜鵑相關的螺旋雨帶,率先在午後影響本港,並帶來平均20mm的雨量紀錄。而風力方面,境內的西北風快速地增強;在數小時內,香港風力指數的讀數已快速上升近一倍,並逼近強烈水平 (附圖三)。另外,境內氣壓亦呈快速下降之勢。

4.在傍晚,杜鵑已進入本港150公里範圍內,其後在惠東登陸,在趨向香港以北之深圳。本港境內的西北風已普遍達烈風程度,風力指數一度報60km/h,破了歷史紀錄 (附圖三)。而在實測上,離岸及高地之平均風力已超過每小時70公里,當中長洲和流浮山均受暴風吹襲。

 當本港即將轉吹西南風之際附圖四,香港天文台即在晚上8時10分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信號。

5.9月2日晚上至接近午夜時份,杜鵑風眼牆之強雨帶再次為本港帶來大雨。其約為本港帶來50mm的雨量 (附圖五)。香港天文台先後發出了黃色暴雨警告及北區水浸特別報告。晚上10時左右是本港最大風的時候,流浮山受西北風影響風速一度達每小時118公里的颶風程度(附圖六),而長洲亦有超過90公里的暴風 (附圖七)。稍後,隨著杜鵑移至本港西面,境內的風向已轉為西南。但因杜鵑快速移離及本身強度減弱,本港風力亦沒有如預測中進一步增強,且反背道而降。過數小時後,風力指數即降至45km/h的強烈水平下限 (附圖八)。

附頁: 颱風過境其間本港各區錄得之 (1)氣壓變化 (2)風向變化 (3)風力變化

 由於風勢緩和,香港天文台便於在晚上10時10分發出八號西南烈風或暴風信號。

6.9月3日清晨,杜鵑在珠江口三度登陸後深入廣東內陸,並繼續以30公里時速遠離。本港天氣繼續變得穩定下來。

 香港天文台因此於上午1時3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,再於3時20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訊號。

 

日期: 2003年9月1日至9月3日
中心最高風力: 200 km/h
壽命: 約 7 日
本港風力指數: 平均 50~60 km/h (屬強烈水平)
最高 67 km/h (屬強烈水平)
本港所受風力: --市區--
平均約 35 km/h (5級清勁)
陣風約 85 km/h (9級烈風)

--離岸及高地--
平均約 75 km/h (8級烈風)
陣風約 130 km/h (12級颶風)

最接近本港距離: 30 km
平均移動速度: 32 公里
最低中心氣壓: 約 930 hPa
香港錄得最低氣壓:   972 hPa
特別記錄:

下載相關的衛星雲圖動畫及資料

製作: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