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關熱帶氣旋移動的問與答

1.問: 有甚麼因素決定一個熱帶氣旋的移動路徑呢?
2.問: 曾否有過熱帶氣旋由美國西岸直達亞洲沿岸呢?
3.問: 一共有多少個熱帶氣旋方向指標呢?
4.問: 1999年共有五個熱帶氣旋直趨本港,這現象正常嗎?

 

1.問: 有甚麼因素決定一個熱帶氣旋的移動路徑呢?[TOP] (2007年修訂)

影響熱帶氣旋路徑的因素可分為內力及外力兩方面。

空氣從高氣壓處流向低氣壓或熱帶氣旋之中心,因受地偏轉效應的影響,故不能以直線進行,而是以旋轉的方式流入進中心 (北半球以逆時針方向留入)。 在北半球,越北的地方(接近極地)地偏轉力越大(又稱科氏力),因此熱帶氣旋北部科氏力較南部大,整個熱帶氣旋因南北科氏力差異有一個向北的淨力,就是所謂的內力。這個內力會使熱帶氣旋有向北移動的趨勢,而且熱帶氣旋威力越大,傾向越甚。

外力影響則主要是受對流層中低層的大尺度地轉風風場影響,亦即引導氣流。引導氣流可以是因為高氣壓的伸展和強度轉變而變,亦可以是因為由其它熱帶氣旋所引起的籐原效應

 

2.問: 曾否有過熱帶氣旋由美國西岸對開的東北太平洋形成,然後橫越整個太平洋,直達西北太平洋的亞洲沿岸呢?[TOP]

1997年的奧利華就是在子午線附近形成,一直朝西前,但最後轉向東北趨向日本,而同年超級颱風柏加在西經165度形成,一直向西行至東經130度附近消散。

1999年8月在東太平洋的颶風載拿是最極端的過案,由美國西岸西經100度,橫越國際換日線而直達日本南部,經兩次增強減弱,航程超過15000公里。

 

3.問: 一共有多少個熱帶氣旋方向指標呢?[TOP]

天文台一向採用16方位制來表示熱帶氣旋的移動方向。這對於廣大市民來說,勉強還可接受。但對於氣象及天氣預測者來說,則可說是嚴重不足的。

其實也有32方位制,就是把16方位之間再細分,例如:

西與西北偏西之間稱為 W/N(West by North 西微北)
西北偏西與西北之間稱為 NW/W(Northwest by West 西北微西)
西北與西北偏北之間稱為 NW/N(Northwest by North 西北微北)
西北偏北與北之間稱為 N/W(North by West北微西)

32方位制精密得多,能更準確地表示熱帶氣旋的方向。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更利用真方位角,也是最準確的一種制度。

4.問: 1999年共有五個熱帶氣旋直趨本港,這現象正常嗎?[TOP]

1999年共有五個熱帶氣旋直趨本港,當中更有一次要懸掛十號颶風信號。當年的熱帶氣旋大多在南海及菲律賓附近海域形成,其後採取西北至西北偏西的路徑趨向華南,這種熱帶氣旋生成及路徑的分佈絕對是不正常的。

引致這現象的原因是因為1999年是拉利娜現象的一次高峰。所謂拉利娜,是指西太平洋水溫偏高,而東北太平洋水溫變低的一種現象。這種情況出現下,東西太平洋間的沃克環流(Walker Cell)會因洋面溫度變化而出現異變,引致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偏西,且近菲律賓以東之赤道東風相應加強。此等變化促進導引太平洋生成之熱帶氣旋進入南海,亦有利於熱帶氣旋的生成點偏重於菲律賓至南海一帶海域。而結論是,熱帶氣旋有較高機會登陸華南沿岸。

有關厄爾尼諾及拉尼娜對熱帶氣旋影響的進一步資料,可閱讀本站相關之專題篇章

 

返回

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製作 ALL Right reserved